[周评]沪指本周跌0.84%
下周焦点转向5月经济数据
全景6月10日讯A股市场本周走出三阳夹一阴走势,但周四的大跌令大盘一日之间重回四个月低点。在*策面整体偏空的市场环境下,B股莫名其妙地连续跳水成为本周悲观情绪重燃的主要导火索。
截至本周五,上证指数收市报2705.14点,全周下跌0.84%;深证成指收市报11593.38点,全周下跌0.42%.本周两市日均成交1450亿元,较上周放大逾半成。另外,中小板指本周下跌0.84%,创业板指跌2.77%.
尽管中国央行并未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宣布加息,从而令市场对于*策收紧的忧虑得到短暂舒缓,但当前乐观情绪显然缺乏滋生的土壤。本周尽管不乏“楼市限购令可能提前取消”等利好传闻,仍难以阻挡市场对于加息等调控措施出台的预期日益升温。
其中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各大银行开始纷纷争夺资金,导致国内市场流动性本周以来一路收紧——尽管中国央行本周向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870亿元,为连续第四周实施注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本周二便开始扭转了此前近两周以来的跌势,其后更是连续三日全线攀升。至本周五,连涨四天的隔夜Shibor已升至3.8167%,达6月份以来的新高;涨势更强的1个月Shibor更是连涨六天至5.3242%的水平,距离5月26日所触及的5.3600%的四个月高位已相去不远。
与此同时,关于国际板即将推出的预期持续发酵,引发B股市场本周连续跳水。其中,上证B股指数本周累计跌幅达12.77%,深证B股指数也累计下跌了6.99%,均一度跌至最近10个月以来的新低。不过,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板的推出并不构成B股跳水的根本原因,而更应将其视为境外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通胀持续加剧、经济面临减速等风险的自然反应,同时也可能是对于A股本轮大幅回调的补跌行为。
市场关注的焦点正在逐渐转向将于下周二公布的5月份CPI等宏观经济数据。据道琼斯通讯社针对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市场预期中国5月份CPI同比增速将进一步攀升至5.5%的接近三年高位,超过4月份5.3%的水平,反映国内通胀正进一步加剧。
但备受瞩目的5月份国内经济增长水平仍存在不确定性。道琼斯调查显示,市场预期5月份工业增加值将同比增长13.2%,低于4月份的13.4%;预计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3%,低于前四个月的25.4%。
不过,本周五刚刚公布的5月份进出口数据显示,实际经济增长情况可能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坏。中国海关总署周五公布,5月份进口同比增长28.4%,远胜4月份21.8%的增速,并好于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中值22.0%.强劲的进口增速反映国内市场需求远好于预期,并意味着国内经济仍维持强劲势头。
坏消息在于,若通胀高于预期、而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则加息等调控措施短期内出台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加大。申银万国等多家机构提出,国内可能会祭出“三率齐升”的调控措施——包括上调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
周五公布的数据还显示,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9.4%,低于4月份的29.9%,同时低于市场预期的20.4%,反映海外经济仍在进一步减速。而受此影响,中国5月份贸易顺差由4月份的114亿美元扩大至130.5亿美元,但低于市场预期的186亿美元。(全景/陆泽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