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可在家门口发送求职信息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既能工作又可以兼顾家庭。”来自惠阳区的陈女士,原本在家专门带小孩,后来通过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在镇上一家企业找到工作,大大改善了家庭的经济条件。
上半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724人
“以前都是老公一个人挣钱,但随着小孩一天天长大,需要花的钱越来越多,我也想找份工作帮家里挣点钱。”陈女士日前告诉,她到当地劳动所咨询相关事宜,后来经劳动所介绍,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离家又近,平时还能回家做些家务。”陈女士说,劳动所介绍的工作比自己出去找工作要好得多,现在既工作又兼顾了家庭,老公也能安心工作。自打工作以来,家里的生活宽裕了不少。
了解到,作为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内容,我市今年计划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
“上半年我市通过各种途径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724人,完成年度计划的57.24%,技能培训本市农村劳动力9100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5.22万人,转移就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60.56%,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下降到0.99万人。
村企挂钩优先安排本地劳动力
来自惠城区横沥镇的刘瑞强原本是我市一家水泥厂的工人,2003年工厂倒闭后成为下岗人员,随后换了几份工作。今年过年后,在朋友的推荐下,到当地劳动所咨询工作,经介绍很快就到了镇上一家酒店上班。
“这里离家近,农村家里的老人年纪也大了,在这里工作能够兼顾老人和小孩。”刘瑞强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
了解到,为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县(区)设立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补助资金,按新转移农村劳动力每人100元的标准给予村委会工作经费补助。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市、县(区)、镇(街)、村四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络,组建了专门的转移对接工作队伍。同时,我市74个乡镇(街道)与企业结对,1042个村与企业挂钩帮扶,优先安排岗位招收本地农村劳动力。
“我市进一步完善了‘惠州人力资源’上招聘平台建设,增强远程面试系统、招聘信息发布系统、求职信息发布系统、招聘会信息系统的功能。”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在村委会、人流密集区开发应用柜员机式求职招聘系统“求职通”130多台,农民可在家门口查阅招工信息并向企业发送求职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无缝对接。
本报袁
畅
实习生吴智欣通讯员*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