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方艺术还没真正进入亚洲藏家视野 [复制链接]

1#

西方艺术还没真正进入亚洲藏家视野


西班牙艺术家胡安·赫诺维斯的作品《随机》深受观众欢迎。


特约采写、摄影 陈小扁


2014年5月13日至18日,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在香港湾仔会展中心举办,如同去年首届的火爆场面一样,今年大会吸引来自39个国家及地区、共245间顶级艺廊参与,超过65000名来宾入场。


在我们感慨又一届艺术盛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可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本质上是一个艺术品交易场所,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更是全球艺术市场条件下,中国乃至亚洲艺术品收藏的某些趋向。


香港,湾仔会展中心的巴塞尔现场。许多观众经过会展中心三楼的过道时,都会在西班牙艺术家胡安·赫诺维斯的立体油画《随机》前停下脚步,并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频频拍照。这是现场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它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艺术家用油画颜料塑造了路人行色匆匆的动态,密密麻麻的五彩小人“站”在画布之上,向四面八方涌去。观众或许联想到自己就是画面上的行人,奔波于城市四周,产生了共鸣。


每年的5月初至6月底香港艺术月,上演逾百场艺术文化活动,其中不仅包括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亚洲当代艺术展”以及即将到来的“亚洲古董展”、“佳士得春季拍卖会”等大型艺术活动,也有“法国五月”艺术节、“ifva独立短片及影像媒体节”等多元化活动。其中,堪称5月亚洲头号艺术盛事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最备受瞩目。


普通艺术爱好者的巴塞尔:也许这不是最好的艺术启蒙方式


在这个艺术的大集市上,有毕加索的红色公牛,曾梵志的面具,奈良美智的经典小女孩等经典作品,也有用塑料材料制作的颜色绚丽的无袖上装,面部朝下躺在地上的肥胖男人,或者是以“有钱能使*推磨”为灵感的作品……这些来自全球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被画廊带到湾仔会展中心,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肤色不同的观众趋集。


策展人、艺术家、收藏家云集,也有一些诸如甄子丹、刘嘉玲等娱乐明星前往凑热闹,但更多的显然是慕艺术之名而来的爱好者。时常可以看到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围在某件艺术品前,认真地听着讲解。


以家庭为单位的组合并不少。一个美国爸爸拖着子女参观展览,他约摸五六岁的儿子用口语化的英文问,“Dad,are we going to see a movie?(我们准备去看电影吗?)”“No,we are going to see the art,just only painting.(不,我们准备去看艺术,只是画作而已。)”听完爸爸的解释,还不懂艺术的儿子,发出一阵失望的声音。


像这个小孩那样被动地来巴塞尔朝圣的人并不少—毕竟人人都在谈论巴塞尔,不谈论就像落伍、缺场,缺少了谈资。虽然大家都耳闻巴塞尔,但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回事。不管懂不懂艺术,只要付得起250港元的门票,都可以跑来享受这一场艺术盛会。艺术在这里不带有森严的气息,作品面前也没有围栏,只要你一伸手就能触碰得到—现场不止一次出现观众触摸作品被管理员制止的场面。


但他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不是一个普通艺术爱好者的美术馆,而是一个艺术交易场所。如果你观察买家与画廊工作人员的窃窃私语、讨价还价,就会发现买卖艺术品与买卖别的商品无异,只是成交价动辄几万、几百万,让人想弄明白“它们贵在哪里”而已。


巴塞尔艺术展是从瑞士“空运”到香港的产物。它于1970年在瑞士创办,2002年于美国迈阿密举行首展,2013年登陆香港,掀开亚洲新一页。该艺术展现在每年分别于巴塞尔、迈阿密和香港三地举行。去年香港首展吸引近6万人次入场,明年香港巴塞尔将于3月中举行。


“我不认为博览会是很好的接触艺术的方式。”旧金山中华艺术基金会副总监陈畅在现场解释说,很多人忽略了,进了这个展场,就要用商业的标准来衡量。如果缺乏必要的储备和思考而来到这里寻找艺术的话,很容易迷失。“不论多资深的人,只能认识了解部分东西,而且有时也会看走眼。况且一个普通观众直接来到一个售卖的市场,此前一无所知,怎么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的确,巴塞尔艺术展的参展艺术品形式多样,不会像美术馆那样贴详细的标签或设置讲解。如果缺乏一定艺术基础就难以理解它的艺术价值,更无从了解艺术品何以“天价”。这也让上周的一则调侃香港巴塞尔参展作品的微信广为流传—作者利用普通观众与当代艺术的距离,满足了国人调侃八卦的心理。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巴塞尔提供了一个机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作品,看到一些新奇的、不常见到的东西。这种提供国际视野的机会,是目前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所极度缺乏的。


大腕们的巴塞尔:比往年多了亚洲味


如果是资深的艺术客,逛了半圈会发现,亚洲区的画廊比去年增多,占了50%左右。上海龙门雅集的年轻掌门人JEFF与去年首届香港巴塞尔做了比较:“这次比较多亚洲的艺术品,比较抽象、极简主义,但感觉比去年整齐。去年很多亚洲圈内人士都觉得西方欧洲画廊偏多,主办方有协助西欧画廊倾销亚洲市场的嫌疑。今年多了亚洲艺术品,可能主办方也听到去年大家的意见。”


这是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有意为之。巴塞尔的亚洲总监Magnus Renfrew认为:“要保留亚洲特色,除了参展画廊名额偏向亚洲之外,专门设置了一个针对亚洲或亚太的单元叫做"亚洲视野"。”今年, 30多家在中国地区有展览空间的画廊参与了2014香港巴塞尔,包括北京长征空间、佩斯画廊、常青画廊、北京公社、Aye画廊、博而励画廊,上海香格纳画廊、广州维他命空间、成都那特画廊等。展会还首次纳入了越南、阿塞拜疆、塞尔维亚、挪威4个国家的画廊。


现场虽然不乏德加、毕加索等大牌艺术家的作品,但更多的是曾梵志、张晓刚、张恩利、谷文达等中国质量保证。


佩斯画廊展区,在通道边上最显眼的位置陈设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张洹的立体平面作品《春天的罂粟花田》。进入展区,张晓刚的《大家庭》,宋冬的《三十六历》也都铺陈开来,显示出画廊的专注所在。其中,宋冬的《三十六历》有12套,这套卖价为36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