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贪吃野生鸟类就是对自身残忍bmh3uzjj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疗的

贪吃野生鸟类就是对自身残忍


吃货,在我们小时候真不算好词儿,被人骂作吃货会难受老半天,因为那是别人指责你只会浪费粮食,别的啥球用没有。但当今情形有异,不但被人称作吃货会怡然接受,而且常常自诩为“吃货”并沾沾自喜,仿佛这是个十分荣耀十分光荣的称呼。


    在此我无意讨论“吃货”本身是否恰当,而是看了篇报道:中国“吃货”吃绝禾花雀。说被称为“天上人参”的禾花雀在漫长迁徙路上遭到中国人大肆滥捕,以致在近三十年间数量锐减了90%。


    6月9日,《保护生物学》发表了第一作者为德国明斯特大学坎普教授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禾花雀曾经是亚洲和欧洲地区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但由于一些中国人的吃鸟陋习等原因,此鸟正面临灭绝险境。研究论文显示,自1980年以来,禾花雀数量已经急速下降了90%,并几乎从东欧、日本和俄罗斯大片地区消失。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2013年将其列为“濒危物种”。


    禾花雀学名*胸鹀,属于小型鸣禽,在喜马拉雅山以北繁殖,每年迁徙至东南亚温暖地区越冬,途径中国东部地区。禾花雀晚间喜欢群居,易于偷猎者用捕捉。


    禾花雀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捕猎行为,尤其是在中国。虽然中国早在1997年禁止捕猎禾花雀,但直到2013年,禾花雀和其它鸣禽仍然遭到捕杀,流入黑市,成为餐桌上的食物。


    禾花雀消失速度可以与当年美洲大陆旅鸽相比。美洲大陆的旅鸽曾经多达50亿只,但由于大规模捕杀,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于1914年在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宣告旅鸽这一物种的灭绝。


    我对西方人动不动就把负面账单算在咱中国人头上的事儿不以为然,有时候还很反感,因为为数不少的西方人总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有些*客甚至以抹黑中国为职业并因此名利双收。然而,惟独在动物保护方面的批评经常能引起我的共鸣,具体到禾花雀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这事儿上,人家不说,我也会疑心到中国吃货头上来,尽管中国吃货并未到欧洲去吃禾花雀。事实上也正如坎普教授说的那样,禾花雀濒临灭绝还真与中国某些人有着莫大干系。查询国内媒体报道发现,近年来国内有关食用禾花雀的报道屡见报端,一些人的吃鸟陋习似乎积习难改。《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12月报道,飞往南方越冬的候鸟禾花雀成为广东一些食肆酒楼的盘中大餐。当地一些人有食鸟的习惯,认为禾花雀有“滋补强壮”的功能,称之为“天上人参”。


    禾花雀曾经是常见而普通的鸟儿,或许很多人都见过但很少会有人关注过,见到了是不是当作小麻雀也很难说。小麻雀也被叫做“家雀”,可见数量之多。但它的命运极不乐观,曾被当作“四害”之一而发起过全民动员消灭麻雀的荒唐举动,据说当年全民上阵人人动手,欲灭之而后快。对无辜的小麻雀来说,真是风声鹤唳遍地哀歌,那短短几年间千百年来一直伴随人类生活的麻雀几近绝种。好在它们命贱,生命力不弱,但上世界九十年代又遭到了灭顶之灾,由于人们捕捉卖钱、农田大量使用农药等原因,麻雀数量急剧减少,去年回老家已经很难在屋檐下看到它们的身影了。如果小麻雀都没了活路,我想象不出鸟类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如果天空中没了飞鸟,人类活着是不是非常无趣?


    禾花雀的体型大约跟麻雀差不多,但作为候鸟群体本来不会与人类发生诸如“偷吃粮食”等直接矛盾,可它命运几乎跟麻雀相若,因为它被传成了“天上人参”对人类有“强身健体”功效,注定它们不能继续好好活下去了。但我以为这只是吃货的藉口,因为科学早已证明这些都是误区。然而,对吃货而言,满足口腹之欲才是他们最大的追求,虽然这中追求十分病态,但他们根本不管不顾。


    当人对大自然中的生灵只有饕餮之求,而缺乏爱心的时侯,其实对人类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残忍,吃货“嘴下留情”其实就是对人类自身的积德。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