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4日,第二届珊瑚礁国际论坛在三亚召开。来自澳洲、美国、印尼、日本、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地专家,以及台湾海洋大学、泰国ChulabhornRoyalAcademy、厦门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约人参与了本次论坛。
活动旨在为全球珊瑚礁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平等、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希望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珊瑚工作者之间,就珊瑚的一些科学问题、珊瑚礁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达成一些共识,并能共享促进珊瑚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成就。
会上,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张清风校长、日本冲绳科学技术研究生院NoriyukiSatoh教授、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唐丹玲教授、澳洲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GalEyal等专家发表了主题报告,就各自所在的珊瑚礁研究领域成果同与会专家进行交流分享。专家们精彩的报告让参会者受益匪浅,获得阵阵掌声。签约仪式环节,印度尼西亚SumbawaTechnopark与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签署国际合作书,双方将在珊瑚培育及修复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珊瑚礁系统是维系海域生态平衡,尤其是近岸海域生态稳定的重要资源。在自然界繁衍5亿多年的珊瑚,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其覆盖度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渐下降。珊瑚礁生长缓慢,自然修复漫长而低效。近些年来,加强珊瑚研究和保护迫在眉睫。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认为,过去修复珊瑚礁主要是珊瑚专家的工作,现在智能装备已经在许多领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工程及智能装备专家也应该参与到利用现代分子育种学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快速修复珊瑚礁的工作中来。
美国迈阿密大学副教授泰勒·诺尔斯提到珊瑚具有复杂的原生免疫系统,她的团队正在进行珊瑚免疫细胞研究,并认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珊瑚的更多特征,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珊瑚。
目前,中国等国家已经开始了珊瑚礁生态修复行动,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珊瑚礁区域,开展珊瑚礁培育、移植、改善珊瑚礁底质状况等技术方法的研究,并在海南三亚、广西涠洲岛等区域开展了珊瑚礁生态移植修复实验示范。
其中,海南利用野外珊瑚种质库进行珊瑚移植和修复,相关海域修复后已经面貌已大为改观。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说,通过建立珊瑚种质库,直接服务全球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完全成熟可行。
论坛上,与会专家在“世界各地科学家携手努力,科学指导保护拯救珊瑚”方面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应进行全球协作,加强在基因测序、工程设备上的研究,形成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共同保护珊瑚资源。
本届论坛由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发起,联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主办,海南大学、台湾海洋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北京给予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中心、三亚天涯区候鸟人才协会、三亚大白鲸海洋探索世界共同协办。
—END—信息来源:综合自三亚日报汪慧珊《第二届珊瑚礁国际论坛在三亚召开》;人民网陈凯姿《全球海洋专家聚集三亚为修复和保护珊瑚礁“支招”》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大家都在看
?自然资源部已明确:海洋行*执法职责统一由中国海警局行使,自然资源部本级无相关海洋行*处罚事项
?自然资源部:坚决禁止借海洋生态修复变相实施围填海、非法占用海域……
?《地球系统与演变》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
官方授权独家首发《珊瑚礁科学概论》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个科学难题(海洋卷)》全网独家首发
?《渤*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物理海洋学导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董昌明教授主编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著
?《海洋和海岸环境塑料污染与治理》骆永明等编著
?《珊瑚礁科学概论》余克服教授等编著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服务海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