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术头条武汉干预措施减少96感染者,中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s://m.39.net/pf/bdfyy/

华中科大、哈佛重建武汉疫情动态:干预措施减少96%感染者

7月16日,《自然》在线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显示:年1-3月逐步采取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多管齐下,将武汉截至3月8日的累计感染人数降低了96.0%。同时在1-3月间,最多可能有87%的COVID-19病例未被发现,未发现或确诊的病例包括无症状、症状前或轻症感染者。这些群体在疾病的传播中或许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限制措施解除过早,该群体会引起疫情反弹。

惊人发现!未感染人群体内竟存在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

新加坡的一项最新研究带来了一个反转性的好消息:从新冠肺炎和SARS中康复的人以及从未感染过这2种相关病毒的健康研究对象体内,竟然发现了存在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这为人体维持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提出了一种希望。成果已于当地时间7月15日发表于《自然》上。

肝素可有效干扰新冠病毒受体结合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药物——肝素可能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强大机制和工具。可以使用雾化器或鼻喷雾剂将其引入体内。然后,这将干扰病毒结合,从而降低感染的机会。它与表面刺突蛋白紧密结合,比常规抗体-抗原要“亲密”倍。该研究已发表在本周的《抗病毒研究》中。

“社交隔离有用!”英美科学家研究国新冠病例后得出结论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穿越”性的研究:任意物理隔离措施的实施与新冠肺炎总体发病率下降的相关度为13%。相较于叫停社会活动,限制人群聚集似乎是降低新冠肺炎发病率的关键因素。同时,越早实施封闭措施,新病例出现的减少幅度越大。

专家呼吁勿因检出新冠病毒否定冷链技术

云南卫健委7月16日通报:截至7月14日,云南从冻南美白虾包装箱外表面样本中检出3份核酸阳性。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冷藏冻结专业委员会主任刘长永强调,冷链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从海外进口食品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因为进口产品包装被污染了,并不是说新冠病毒产生于冷链,也不能说冷链技术助长了新冠病毒。

又曝造假?中学生3年跨3个领域连获3次全国奖项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一位学生连续3年获奖,且获奖成果横跨物理学、计算机存算一体和人工智能。这位段姓学生其中一个获奖成果与一项国家专利高度相似,而该专利的发明人与学生获奖项目的指导老师同名,专利的第二位发明人名为段书凯,现任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2号洪峰已至长江防汛调度面临严峻考验

7月17日10时,长江年第2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长江中下游干流城陵矶至汉口江段、洞庭湖区水位即将转涨。三峡水库前期拦洪水位较高,下游水位还未降低的情况下,上中游水库群还要在保障本流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继续配合三峡拦蓄洪水,这是所谓的“七下八上”,长江流域防洪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

四个气象预警齐发!“暴雨+高温”盘踞南方多地

来自气象部门的预报显示,湖北中西部、湖南西北部、重庆、四川南部等部分地区仍将有大到暴雨。16日晚,中央气象台网站挂出四个预警。7月16日20时至17日20时,黄淮西部、江淮北部和东部、湖北中西部、湖南西北部、重庆、四川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天问一号”就位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近期择机实施

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将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1步。

揭秘“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3个“最”

7月17日,将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垂直转运。这套活动发射平台长近30米,宽20多米,加上脐带塔高度近70米,重余吨,如此庞然大物定位精度却达±5毫米,创下了3个中国“最”,分别是规模最大、集成度最高、技术最先进。

银河航天卫星超级工厂落户南通经开区

7月16日,江苏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卫星互联网企业银河航天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银河航天卫星超级工厂即将落户南通。银河航天将在南通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以卫星超级工厂为核心的卫星互联网研发、制造及运营基地。卫星超级工厂建成后,将具有日均生产超过1颗卫星的量产能力,推动国内卫星低成本量产化进程。

夜空中“最亮的”彗星中文名定为“新智彗星”

7月16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宣布,今年3月27日新发现的亮彗星C/F3中文名确定为“新智彗星”。“新智彗星”是天文卫星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在执行近地天体宽视场红外巡天任务期间发现的,它在整个7月都肉眼可见,随后将迅速消隐。

有史以来最接近太阳照片公布

今天,欧洲航天局(ESA)和美国航天局(NASA)公布了迄今为止拍摄的最接近太阳的照片,摄影师是今年2月发射的太阳轨道飞行器(SolarOrbiter),拍摄时位于金星和水星轨道之间,与太阳距离大约是日地距离的一半。

北京怀柔大气环境网格管理系统增设科学城板块

怀柔区大气环境网格管理系统完成升级,新版系统在怀柔科学城设置6个监测点,增设怀柔科学城板块。为全面了解怀柔科学城在建工地PM2.5及PM10监测数值变化趋势,掌握在建工地污染排放情况,经过全面调研摸排,在怀柔科学城中处于土石方施工、结构施工等作业的在建工地中选取6个点位,安装监测设备,目前监测点位正有序运转。

第二届湾高赛五十强、百强颁奖仪式举行

近日,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五十强、百强颁奖仪式在东莞举行。记者获悉,本届决赛将于近期举行,最终将决出金奖、银奖、优秀奖、最佳分析评议奖、最具投资潜力奖等38个奖项。本届赛事在举办过程中,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社会各界仍踊跃参与,共征集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地区有效报名项目个,同比增长50%。

广东启动农村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

7月16日,广东省科技厅主办的“攻坚克难全面胜利”年农村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启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据了解,目前,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对接全省条省定贫困村、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全覆盖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达能开放科研中心在上海揭幕

7月16日,设立于上海的达能开放科研中心正式揭幕。达能开放科研中心将汇集公共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与院校、业务伙伴及广大消费者的力量,构建一个开放、协作、包容的创新生态体系。未来,达能开放科研中心将拥有超过百名在营养、食品感官科学、食品安全质量、以及数字创新领域的科研人员,主要聚焦母乳研究、肠道健康以及食品安全质量三大议题。

中韩生物医药企业亮相“科创中国”广州站路演

7月15日,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举办了“科创中国”技术路演第42场——OnTech“技贸通”韩国生物医药领域重点项目线上路演(广州站)。本次路演聚焦生物医药领域,6位韩国创新企业代表参与推介,共吸引9.3万人在线观看。

“长三角地区科普课件大赛”启动

“长三角地区科普工作新探索交流会暨长三角地区科普课件大赛”近日在江苏常熟沙家浜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启动。大赛旨在帮助广大科普工作者、科技教师、科普爱好者提升科普工作技能和水平,转变科学传播理念;同时将进一步整合长三角地区各类科普课程、课件资源,不断优化科普课程、课件教学,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科学传播中的广泛应用,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高质量发展。

白春礼调研武汉分院慰问疫情防控和科研攻关一线

7月15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调研中科院武汉分院,代表院党组看望慰问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科研攻关一线的党员群众和科技工作者。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陪同调研。白春礼高度肯定了武汉分院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

科学家研究证实每晚睡6-7小时可预防痴呆

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郁金泰与青岛大学神经内科教授谭兰临床研究团队合作,在近千人的大型临床队列研究中发现:白天经常犯困、夜间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均可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而每晚睡6-7小时可降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杂志》。

找到消除成瘾记忆的“橡皮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内尔神经可塑性诺奖实验室执行主任朱英杰所在团队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陈晓科团队,针对阿片类药物成瘾发现了两条神经通路的全新功能:分别调控成瘾记忆的形成和维持。此外,通过抑制其中一条通路,研究人员成功消除了小鼠成瘾的关联记忆,阻止了复吸行为的发生。相关研究7月16日发表于《神经元》。

预测模型告诉你:哪些儿童有肥胖风险

7月16日,《科学报告》在线发表了一项来自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该研究提出一个提前5年预测中国儿童体重指数(BMI)模型,准确率达70%。该模型发现,6-11岁儿童的肥胖率到年会有所增加,但由于所有数据均来自同一城市,结果普适性可能存在一定限制。

活猪让受损人肺重获“新生”

有时候,捐赠的肺源由于损伤严重而不能用于移植手术。但研究人员用活猪为这些肺供血后,肺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和供氧能力都有了显著改善,甚至在体外停留了近2天的肺似乎也恢复了。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将使可供移植的肺的数量增加3倍。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医学》。

新加坡学者借神经拟态计算让机器人“有触觉”

7月16日,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两名研究人员在《机器人学:科学与系统》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机器人领域,与基于事件的视觉和触觉感知相结合,英特尔神经拟态计算大有可为。这项工作着重介绍了与目前只有视觉的系统相比,将触觉引入机器人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系统能力和功能,并且神经拟态芯片在处理此类感官数据方面能够超越传统架构。

科学家揭示随机光场中涡旋导致相干性退化的机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普林斯顿大学合作,对具有不同相干长度随机相位光束经非线性传播后所形成的散斑场的统计性进行了实验测量,观察到随着自由光涡旋的产生,散斑场的自关联函数从幂律衰减退化为指数衰减——这是二维系统Berezinskii-Kosterlitz-Thouless(BKT)相变的典型标志,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光子学》。

“绘制”青藏高原湖泊变化全景图

近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带领的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时间演变规律、空间格局和驱动机制。根据湖泊变化的各项指标,团队绘制了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湖泊影响的全景图。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顶级期刊《地球科学评论》。

基因技术帮珊瑚礁免受全球变暖影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基因测序可以揭示造礁珊瑚在进化上的差异,有朝一日能帮助科学家确定哪些种类能适应温暖的海洋。7月17日,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它为了解珊瑚的基因过程提供了一个窗口,这些基因使一些珊瑚能够抵抗剧烈的气候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将打造成“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

去年3月开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目前正积极推进今明两年的新开工项目。未来,这一新校区将打造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并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张“文化名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在发布会上表示,通州新校区建设不是以简单扩大办学规模为目标,而是通过构建新空间,大胆探索创新全新办学模式。

西湖大学、浙江大学领衔建设省实验室

7月17日,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首批4个浙江省实验室获授牌,分别为西湖大学牵头建设的“西湖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牵头建设的“湖畔实验室”、之江实验室牵头建设的“之江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良渚实验室”。

华东理工携手邵万生共建本科生产学研实践基地

7月15日,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邵万生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邵万生”)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本科生产学研实践基地,并单独设立“老字号”创新创业产教实践基地,用设计创新的力量为“老字号”品牌注入新活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