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把腰刀见证土尔扈特的东归壮举 [复制链接]

1#

民族团结、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一直以来是演绎在中国历史中的重大主题。因种种历史原因,各个时期都有一些中华儿女流散于海外异域,在融入当地生活的同时,他们还在努力地保持传统民族文化,在内心中保留着一份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年前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正是民族认同意识在这一特殊人群中的集中表现,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故宫博物院藏有不少与土尔扈特东归相关的文物,如《宝吉骝图》《万法归一图》,以弘历《土尔扈特部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篇文章为主题的各类法书、拓片、玉册等。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把蒙古族式样腰刀。它长86厘米,刀柄嵌有珊瑚珠,刀鞘上用绿黑双色皮交替缠绕,鞘底以錾花银片包镶。刀身上系有一根镶珊瑚珠的皮绳,附有皮签,墨书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字迹虽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模糊,但其中“土尔扈特渥巴锡进”的字样还能辨识。这把腰刀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编号中以“故”字开头,表明它源于清宫旧藏。相关档案显示,这把腰刀是乾隆三十六年(年)土尔扈特部东归领袖渥巴锡觐见乾隆皇帝时敬献的礼物。

土尔扈特部是西部卫拉特蒙古的四大部落之一,信仰*教,即藏传佛教,原在天山以北的额什尔努拉(今*塔城西北)一带游牧而居。约于年左右,他们向西迁至人烟稀少的伏尔加河流域,建立汗国,并在那里生活繁衍至年。在这约年的时间内,沙皇俄国一直窥视和压制日益富足的土尔扈特部,并企图使其臣属归顺,然而土尔扈特部在内心中并不认同沙俄。他们顽强地保持着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并努力与清朝中央*府保持联系。他们多次长途遣使进贡,熬茶礼佛,显示出西迁异域后内心深处无法泯灭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年初,因不堪忍受沙俄压迫,首领渥巴锡率众东归,历时半年,抵达伊犁。

清中央*府得知土尔扈特部起程东归后,一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